*現正開放予公眾報名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成長希望基金會每年致力為數以千計香港的弱勢及基層兒童和青少年提供 100% 免費的教育和個人發展機會,透過中心及外展服務,啟發他們發揮潛能,讓他們在學習和工作上盡展所長,活出快樂豐盛的人生。 | 兒童及青年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兒童癌病基金成立於一九八九年,致力為香港癌病兒童及其家人提供專業且全面的身心社靈支援服務,並透過藥物資助、研究及臨床測試,協助醫生提高癌病兒童的治癒率。基金沒有政府資助,經費來源全賴公眾、機構及團體的捐助。讓我們攜手與兒童及家庭對抗癌病! | 兒童及青年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地中海貧血病是很普遍的遺傳性血液病,在香港,每8人就有位是地貧基因攜帶者。地貧基金致力改善重型地貧患者的健康與生活質素。資助病友進行血幹細胞移植以根治地貧,目前正資助病童進行父母半相合血幹細胞移植;購買除鐵針、除鐵機及其他醫療用品;提供就業培訓資助;亦透過資助醫學研究以找到更先進更有效的治療地貧方法。 | 兒童及青年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和諧之家於1985年成立,是全港第一間為受虐婦女及其子女提供庇護服務的機構。發展至今,另有3間位於家暴高危地區的中心,為全港受家庭暴力影響或面對家暴風險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全面和適切的服務,包括:個案輔導、小組治療,充權及倡議服務。本會亦透過社區教育活動和跨專業培訓,在社區推廣和諧健康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 兒童及青年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香港單親協會成立於1991年,一直致力為單親家庭及其他有需要人士提供適切的服務,以「自強、自助、再助人」為宗旨,為單親家長及其子女在情緒、就業、教育、親子關係等方面提供支援,同時積極推動有關共享親職教育、單親學童德行培育、逆境家庭兒童支援等項目,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重投社會,增加公眾對單親家庭的瞭解和接納。 | 兒童及青年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香港學生輔助會於1957年成立,以「一切為了孩子」為理念,向未能與原生家庭同住的初生嬰兒至21歲年青人提供住宿照顧及寄養服務。轄下共有7間兒童之家、2間男童院及1間兒童院,另設有教育服務。本會計劃2028年在油塘落成綜合服務大樓,增設8個兒童之家及殘疾人士活動中心和院舍,及提供過渡性宿舍和職志發展中心,增強離院生支援。 | 兒童及青年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城市的盼望基金會致力改善香港弱勢群體的生活,相信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潛力。我們深信整合社區資源是對社區作最大影響力的因素,因此抱著與其他本區的非牟利組織、社會服務中心和教會合作的使命,積蓄動員義工及提供資源,與約20個合作夥伴集中在深水埗區,為弱勢兒童、隱蔽青年、單親媽媽、低收入家庭以及獨居長者提供服務。 | 兒童及青年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Teach For Hong Kong致力讓所有學生得到平等的學習、成長和發揮潛能機會。透過「項目老師」等不同計劃,培育具潛質和熱情的青年領袖,帶動課堂及課外活動創新,擴闊基層學生視野,並作為教育界與社會各界的開放平台,促進跨領域合作。 | 兒童及青年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躍 – ⻘少⼥發展網絡」是本地首間以年輕⼥性為本的前線慈善機構,致力建⽴⾮批判安全空間,提供⼀站式危機介⼊,幫助年輕⼥性探索⾃我價值,建⽴新⼀⾴。 "Unlock New Beginnings"社區企劃結合社區伙伴,發掘本地年輕女性力量,於學校和線上進行青少年性與生育健康教育,提高對年輕女性健康和性別意識的關注,推動性別平等,解決社區內性別差距問題。 | 兒童及青年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香港基督少年軍」(BBHK)成立於1959年,是一個基督教制服團體,致力培育3-21歲之兒童及青少年。透過基督教教育和領袖培訓,栽培青少年從小建立正面思想和良好品格,以整全訓練栽培他們建立僕人領袖的心志,期望他們能各展所長,共建充滿活力、和諧友愛的社會。 | 兒童及青年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香港青年協會透過專業服務和多元化活動,培育青年發揮潛能,為社會貢獻所長。我們全港設有90多個服務單位,在「青協‧有您需要」的信念下,致力拓展12 項核心服務,全面回應青年的需要,包括:青年空間、M21 媒體服務、就業支援、邊青服務、輔導服務、家長服務、領袖培訓、義工服務、教育服務、創意交流、文康體藝及研究出版。 | 兒童及青年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明光社是一個關注傳媒、性文化及社會倫理的非牟利團體,自1997年成立至今一直藉研究、監察、教育及出版等工作關心社會、服務人群。現今社會性觀念開放,青少年性行為、色情沉溺、青少年懷孕等情況日漸普遍為此,我們致力推行有價值的性教育,宣揚健康正確的性觀念,為學生提供正確價值觀,並與家校、教會合作,共建美好社群。 | 兒童及青年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睿動香港透過體育運動致力促進和鼓勵女性參與運動,致力消除基於性別而產生的職場、教育和社區問題。我們倡導提升青少年在體育領域的領導地位,在香港實現多元包容的文化。 1. 我們透過教育運動的重要性,提升運動參與度及減少運動參與障礙。 2. 我們通過運動和工作坊賦權豐富領導力及提升自信心。 3. 我們聯繫女性並建立社群以提升可見度及價值。 我們主要服務對像為於香港本地中學就讀的 12 至 17 歲的青少女,並主要在男女校的 Band 2或以下學校進行不同活動項目。 | 兒童及青年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青年全球網絡是2013年在香港註冊成立的非牟利慈善團體。透過結連匯聚不同的資源,擴闊年輕人的全球視野。透過教育及在職培訓,並友師的同行,讓年輕人得著全人培育,認識自我,成為一個具專業身份及能力的年輕人,以愛和行動回饋當地社會。服務包括數碼成長創路計劃、咖啡室及咖啡師培訓、品格籃球訓練及海外考察學習。 | 兒童及青年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為無家者帶來希望與尊嚴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自1987年成立,致力於轉化無家者的生命,提供全人關懷服務。我們的外展團隊主動接觸露宿街頭、居住惡劣居所或臨時宿舍的無家者,為他們提供住宿、膳食以及個人成長活動等支援。 協會與社區夥伴合作,讓無家者發展及發揮潛能,並致力提高公眾對他們的了解和接納,共建共融社會。 | 多元共融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HELP for Domestic Workers(家傭匡扶中心)為外籍家庭傭工及僱主提供全面的支援和服務,以預防危機、應對緊急情況及創造持續改變。我們的使命是通過教育、諮詢、社區支援和僱主參與,使外籍家庭傭工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 多元共融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成立於1964年,是香港首個由視障人士組織及管理之自助團體,致力發揮視障人士的自助及互助精神,宗旨是實現視障人士平等、機會和獨立,為全港視障人士提供全面之服務,當中包括:新失明人士及視障長者支援、教育、就業、體育口述影像及倡議等服務。 | 多元共融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香港傷健共融網絡宗旨是促進殘疾人士在體育、教育培訓、文藝活動和科技應用等領域積極參與;並倡導政府、商界和民間加強協作,共建無障礙的社會環境,以達致「平等貢獻,傷健共融」的目標。 | 多元共融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中國香港智障人士體育協會於1978年成立,是本港唯一主要服務智障人士的體育總會,致力培育智障運動員在體壇上一展所長,而運動員在國內外的智障組別賽事更屢獲殊榮,包括於「維希2023 Virtus環球運動會」取得13金11銀12銅的優秀成績,另於「杭州第4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合共為中國香港代表團貢獻4金6銀6銅。 | 多元共融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外勞事工中心自1981年成立,致力於支持和賦權面臨困境的外籍勞工,當中大多是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婦女家務傭工。中心提供個案支援、臨時住宿及緊急救援,並與多個草根工人組織合作,推廣外展服務與培訓,以提升群體生活和工作技能。同時,中心致力促進社會共融,推動社會包容與多元,以建立互相支持的社區。 | 多元共融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Resolve 是一間本地非牟利機構,致力啓發、培育和連結來自不同背景的社區領袖,帶動正面的社會改變。我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採取行動,令香港變得更多元共融。透過年度育才計劃、同行者培訓和共融校園等項目,我們希望能推動不同社會議題,包括種族、性別、殘疾人權、身心健康、教育及樂齡尊嚴等。 | 多元共融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中國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協會前身為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於 1972年創立。協會使命是培育本地殘疾運動員及提升其競技水平,締造體育成就。目前正積極發展及推廣11項殘疾人運動項目,包括射箭、田徑、羽毛球、硬地滾球、草地滾球、射擊、游泳、乒乓球、保齡球、輪椅籃球及輪椅劍擊。 | 多元共融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運動改變人生基金會 (SCLF) 「自由跑」同行運改計劃2.0,聯合懲教署體育會慈善基金資助,一同協助更生人士。計劃重點「生命改變生命」,運改鬥士透過跑步教導低谷迷失人士企返起身,建立正向成長思維,積極改變人生。 透過由更生人士擔任「自由跑大使」向學生分享改過自身經歷,呼籲年青人珍惜生命拒絕毒品和罪惡。 培訓「青年成長領跑員」將「運動改變人生」正能量,在校園感染其他同學。 | 多元共融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自強協會乃由一班社會工作者、醫生、律師、及肢體殘障人士組成的非牟利慈善團體,主要服務因工傷、意外或疾病而導致嚴重肢體殘障人士及其照顧者。透過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包括復康用具支援、家居照顧服務、地區組織及權益倡議等工作,幫助殘障人士及照顧者重投社區,發揮助人自助精神,回饋社會。 | 復康及護理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Bring in Change 是⼀家註冊慈善團體,於2012 年由⼀群運動愛好者成立。運動改變了我們,我們相信運動也可以改變長者的⼈⽣。我們的願景是透過運動把長者與社區聯繫起來 、透過運動啟發所有⼈,不論年紀,都能積極、快樂、從容優雅地步入及享受銀齡。 我們的⽬標是透過運動提升長者的整體⾝、⼼、社交健康。運動鍛鍊⾝體同時鍛鍊腦袋,運動提升長者的肌⾁⼒量、平衡、協調、⼼肺及活動能⼒,降低跌倒和受傷的風險,讓他們可以⾃主⾃立地⽣活。我們相信長者能夠做到,亦⿎勵他們相信⾃⼰,透過參與他們最初認為具挑戰性或不可能的運動項⽬,我們將長者與年輕、有活⼒的教練和義⼯聯繫起來。這不僅為長者注入持續進步的動⼒、尋找新的⼈⽣⽬標、認識新朋友,也使他們能在積極活躍、獨立愉快的⽣活⽅式中迎接精彩⼈⽣下半場。 我們的核⼼信念是隨著年紀增長,不應該⽌步不前。⼀旦我們停⽌活動,便會⽇漸蒼老。無論年紀多⼤,我們每天都在進入新的⼈⽣階段。因此,我們⿎勵⼤家,不論年齡,從今天開始運動吧! | 復康及護理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我們是一間支持癌症患者及家屬的香港註冊慈善機構,為國際抗癌聯盟成員。 我們為癌症患者提供經濟、心理和社會支援和向公眾推廣癌症篩查。例如,為合資格人士提供經濟援助以支付醫療和日常費用、免費營養補充劑、免費腫瘤科醫生諮詢服務和九龍區癌症復康診所;為癌症患者組織活動和課程;我們亦通過講座和出版物向公眾提供有關癌症的健康資訊。 | 復康及護理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脊髓肌肉萎縮症慈善基金於1998年由一位患有嚴重SMA兒童的父母和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創辦,他們深切了解病患者所受的困難、痛楚和需要,感同身受。SMA是一種影響肌肉神經系統的遺傳疾病,能令患者肌肉逐漸衰弱,失去活動能力,令患者進食及呼吸出現嚴重困難,情況可以致命。 使命︰幫助SMA患者及其家人舒緩該病所帶來的困難和痛苦。 | 復康及護理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銘琪癌症關顧中心透過專業協助及社交支援,在設計獨特的環境裡為受癌症影響的人士提供免費而全面的專業支援,當中包括提供資訊、情緒、社交及心理支援服務,賦予他們力量,學習如何與癌共存,迎接抗癌路上的各種挑戰,甚至乎超越癌症。 | 復康及護理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香港心聆(心聆精神健康香港有限公司)為《稅務條例》第88 條下的一所註冊慈善機構(91/16471),並於2017 年成立。香港心聆致力確保香港沒有人需要獨自面對精神健康問題。機構透過網上資源、培訓以及外展活動與計劃,來提升大眾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及减少污名,達到全民精神健康的目標。 | 復康及護理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香港神託會於1962年成立,一直致力為社會提供社會福利、教育及醫療服務,並宣揚基督的福音。香港神託會營辦6所中小幼學校、1間牙科診所,及14個服務單位,主要服務精神復元人士及青少年群體,並設有職業復康、精神健康社區支援、青少年中心、生命教育、歷奇體驗及輔導等服務,與及社會企業及營地等自負盈虧項目。 | 復康及護理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香港防癌會為本港歷史最悠久的非牟利抗癌機構,60年多年來,致力透過公眾教育,提升市民對防癌、抗癌、治癌的認識。此外,本會提供各項慈善服務,包括藥物資助,慈善愛心病床,以及幫助晚期患者圓滿心願等項目。面對癌症,香港防癌會與您同行,一起心存希望走過抗癌之路。 | 復康及護理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加減乘除基金成立於2015年,並以扶貧為目標,及後於2020年開展更多公眾教育及青年發展工作,尤其關心青年人於精神健康及生涯規劃的需要和發展。團隊背景多樣,但均相信並實踐以個人力量帶動社會整體改變。項目主要依靠捐助及不同撥款,並以嶄新角度,以不同手法,諸如 劇場、自媒體、社區參與等,去解讀和介入現有的社會狀況。 | 綜合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創立於2012年,希望枝子是香港《稅務條例》第 88 條認可的慈善機構,旨在為香港的邊緣和弱勢群體恢復尊嚴、公義和希望。希望枝子共有兩大項目,包括難民機會與發展計劃(ROAD)和停止人口販運(STOP)。 | 兒童及青年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褔幼基金會於1994年1月註冊為非牟利慈善團體,服務社會30年。褔幼宗旨是以慈愛之心造福兒童及有需要人士,近年透過旗下「有福同港計劃」幫忙香港劏房兒童及無依獨居長者,同時透過「復康計劃」為自閉症兒童免費提供中醫針灸,亦透過 「快樂港仁」的中醫診所,為香港基層及長者提供贈醫施藥。三十年來,福幼資助超過60萬人次。 | 綜合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本會於二零零一年成立,是一所非政府資助的福音戒毒治療及康復中心,中央辦公室及附設輔導中心設於青衣工業中心。本會的宗旨乃藉著基督教信仰與康復服務結合,實踐全人關懷,專為男性濫用藥物人士,提供住院式康復訓練。本會過去亦積極參與預防濫藥活動,讓康復學員以過來人身份,向青少年人宣揚健康的生活。 | 綜合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服務處)成立於1952年,多年來致力建立一個仁愛、公義的社會。服務處一直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適切、專業、真誠的優質服務,對弱勢及被忽略的社群尤為關注,並以「社會仁愛公義、人人全面發展」為願景,為市民及社會締造希望、倡導公義、牽引共融。 | 綜合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成立於1981年,是無黨派及非宗教的婦女團體,一直關注基層婦女的生活處境,致力推動性別平等,為婦女爭取權益。結合服務、教育及倡議三方面的工作,並通過轄下的婦女中心,組織義工網絡,服務基層婦女,讓婦女可以得到適切的支援及幫助、發展自我,促進女性建立自信、自主、自立。 |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 成立於一九七七年,本着上帝愛世人之心,為社會人士之需要而服務,基本信念是實質的服務行動。 本會轄下輔導服務中心組共有三所濫用精神藥物者輔導中心及一所戒賭輔導中心,服務層面由個人治療工作以至整個社區的教育工作,亦支援戒毒者家庭,並透過多元化及不同層面的介人,協助戒毒復康者融人社會。 | 綜合服務 |
網頁:https://www.hklss.hk/hk/service-information/y-division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2660 0400 / 9238 5457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於2004年創辦,乃根據香港政府《稅務條例》第88條獲認可之慈善機構,致力推廣情緒健康及疾病的知識,減少誤解及歧視,令患者及家屬得到更多諮詢渠道、資源和幫助,提供專業面談輔導及情緒支援熱線等服務。 | 綜合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新家園協會成立於2010年6月,服務覆蓋香港與內地,是一間致力於服務新來港、少數族裔人士及其他弱勢社群的慈善機構;提供優質及專業的一站式社會服務,推動他們積極投入和參與香港的建設,促進社區參與、推動社會共融、創建平等關愛的社會。 | 綜合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下稱「慈善基金」) 秉持「家庭為本」理念,為病童家庭提供「家以外的家」臨時家園,幫助他們靠近醫療資源,讓病童在治療期間可與家人緊靠一起,獲得關愛及支持。除沙田及觀塘家舍的暫宿服務外,慈善基金亦提供「家FUN車」醫院探訪計劃及愛心伙伴計劃,協助病童及其家庭積極面對治療和以及陪伴他們走過康復路。 | 綜合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語橋社資致力培訓聾人自立自強,促進聾、健跨專業合作,創新地應用手語為有需要的群體提供溝通支援服務,並向公眾推廣手語和共融理念,建構無溝通障礙的多元社會。 | 綜合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聖雅各福群會由聖公會何明華會督及熱心人士於1949年創辦,及至1963年在堅尼地道建成六層高會所,提供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長者服務及復康服務。本會在1990年開辦第一個灣仔區以外的服務單位,隨後陸續在不同地區開拓新服務。現時,福群會在全港有96個服務點,提供多元化服務。 2022-2023年度,聖雅各福群會服務超過323萬人次;服務對象包括幼兒、學童、青少年、成年人、家庭、長者及復康人士等。 | 綜合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於1968年成立,是政府資助的非牟利機構,提供全港規模最大及最全面的聽障服務,包括教育、醫療及手語傳譯等服務,致力促進聽障人士的福利和權益,每年服務超過100,000人次。 是次為「人工耳蝸慈善基金」籌款,以支援人工耳蝸使用者的維修或更換費用,協助他們跨越聽力限制,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實踐「聾健同行」的信念。 | 綜合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自1993年以來,思拔中心通過促進獨立和個人成長,改善學習障礙者的生活。我們爲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年輕人提供量身定製的教育、職業培訓和就業項目,幫助他們過上充實且獨立的生活。 | 綜合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1971年起,社協亦在社區展開扶貧工作,為基層提供支援服務,並動員社會資源及各階層市民參與扶貧。 面對社會急劇變化,社協一直與草根階層走在一齊,爭取合理的生活。我們將秉持「人人平等」、「倡導民權」、「實踐公義」三大原則,在未來日子繼續與弱勢社群並肩,期望更多有心人,共同開拓仁愛和公義的社會。 | 綜合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小彬紀念基金會The Zubin Foundation是一間慈善機構(IR 91/12344),致力減少傷痛、提供機會,以改善香港少數族裔的生活。小彬家庭服務中心支持被邊緣化的少數族裔群體,包括患有嚴重慢性健康問題的兒童、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及其家庭,及長者。 | 綜合服務 |
介紹 | 服務範疇 |
|
---|---|---|
![]() | 城巿睦福(睦福)成立於1983年,是一間基督教社會服務機構。我們以耶穌基督的愛與貧困家庭同行,一起面對生活上各種挑戰並從中尋找盼望和出路;亦與各界攜手關懷及幫助弱勢社群,透過義工發展及成立互助平台建構持續支援的網絡及和諧共享的社區。 | 綜合服務 |
Marathon Registration and Customer Service Office
(852) 2577 0800
General Inquiry : [email protected]
Registration and participant’s
Information entry : [email protected]
Ogilvy Public Relations (Media enquiries)
(852) 2136 6185
[email protected]